
语文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美妙的猜想
亲见时的惊讶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了l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三)品读体验
1、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2、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品读体验
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提升感悟,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祖国文化古迹的思想感情。
4、齐读课文(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二、巩固延伸
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写一篇赞美长城的短文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课外知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语文的教学重课堂——学知识、提能力,而课外积累则是——懂运用。赞长城,要先了解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这就需要有课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与长城有关的课文,再介绍对联的相关常识,有了这些铺垫,再来学课文,已由难变易了。
语文教案 篇3【教材分析】
《柳树醒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已散发出诗意,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柳树醒了,春雷把她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动人。她不就是春姑娘吗?
【学生分析 ……此处隐藏8979个字……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加粗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
⑴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⑵祖孙三代人;
⑶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⑷老年人、中年人、少年;
⑸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
⑴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⑵爱是桥梁,爱是纽带;
⑶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⑷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⑸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
⑹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
⑺幸福家庭;等等。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语文教案 篇8教学内容
共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激发对教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赏读文章第一小节,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体会对老师的深深谢意。
教学资源
故事:程门立雪、赞美老师的歌曲,如《我爱米兰》、《灯》、《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预习设计
1.请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能融入自己对教师的感情,读好这首诗。
2.自学字词。《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临写两个,给生字组两个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 完成《一课一练》第1、2题。
3.搜集关于尊师重教的小故事。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5分)
1.学生欣赏歌曲。试着跟唱歌曲。
2.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人们是如何赞美老师的?并进行交流。
【春蚕 、燃烧的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3.通过对形象比喻的体会初步感知老师的崇高从而能通过朗读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4.齐读——老师,您好!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6分)
●预习作业3:(《一课一练》一、二题)(3分钟)
1.校对批改。
2.交流总结辨析一字多义。
● 预习作业2:生字新词
(13分钟)
崇高 浸透 创造 智慧
塑造 朝霞 祝愿 波涛
编织 辛劳 勇气 涌起
蕴含 茁壮 闪耀 衷心
一项 甘露 铺设 春晖
1.朗读展示。
2.理解重点词语。
预设答案:
蕴含:包含。
崇高:最高尚的。
塑造:培养。
浸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3分钟)
1.学生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
2.交流展示朗读。
3.交流:“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多么美好。”
4.学生齐读全诗。
第四板块:赏读诗歌第一节(15分钟)
【学习单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在这一节诗歌中,有一句感叹句,既赞美了教师的事业,又贯通了诗歌上下,找出来用横线划一划。
(3)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在诗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自学时间:3分钟。
1.自主学习。
2.展示。
预设: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交流
A 浸透:(饱含)
(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B 反问句感情更强烈。
C 学生交流自己的亲身经历。
D 感情朗读。
A 地北天南,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练习朗读、背诵。
语文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 学会韵母ui un,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它的四声。
2 能准确拼读声母ui un与组成的音节。
3 试着自己拼读儿歌,感受阅读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读准韵母ui un和准确拼读相应的音节。
教学方法
导读法做游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投影等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学过的复韵母,前鼻韵母。
二学习ui un
1做打电话的小游戏,由“喂”引出ui,引导读准,相机提示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各种形式读记。
2学习un。指导看,它由什么和什么组成?在图中表示什么?
(教读,抽读,齐读)
3 练读四声。
三学读儿歌
1 拼读音节词。
2 自由拼读儿歌。
3 多种形式练读。
四完成“试着读读连连”
五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六学习“拼一拼”
七指导读书
八巩固练习
板书:
ui 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