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学习过程】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俺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俺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xxx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4、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中向俺们描述的这次检阅和俺们刚才录象中看到的检阅有什么不一样?
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示
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示怎么样?
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示,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
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9段
1、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示是在检阅仪式之前。俺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考虑: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与检阅仪式?)
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
假如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不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示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鸦雀无声(外表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
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
8、这么难办的事最后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呀?再次看图。再次朗读第12段。怪不得,博莱克那么努力地表示自身。此时,他在想什么呀?
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与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xxx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五、小结
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理念】
凭借文本,科学地展开训练,做到设计有目标,落实有途径,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超越文本,开发资源,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语文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增强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特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主体参与和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把《课程计划标准》中的理念适应孩子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地表现在教学各环节中。
【教学特色】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给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准儿话音(“鱼儿”)和读好轻声(“种子”、“我们”、“的”)。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祖国是我们的家。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房顶下一户人家养了一两只小猪的图片,点击房顶演变成宝盖头,点击小猪演变成。合在一起变成“家”字。
2、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能告诉老师,你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感到怎样?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幸福,感受到“家”的温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2、师:家是爱的港湾,是最温暖的地方。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儿歌——《家》,(板书课题:5家,在板书的过程中学习新笔画“弯钩”)
3、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老师配乐范背课文
【“以情传声,以声带情”,运用声音的艺术,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进入艺术的天地,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注意词儿连读。
3、检查学生生字字音掌握情况、检查学生词儿是否连读。
4、再读课文,老师提高要求:
(1)把这首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想: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去品味,感悟语言的意蕴。】
三、精读感悟,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后提问: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1、学习第一句。
(1)电脑屏幕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创设质疑活动,捕捉疑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过渡: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样呢?
①多媒体配乐动画演示,学生边看边想。
②看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他们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亲身地去感受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各自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自由、快乐的情景。】
(3)过渡:是呀,你看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假如你现在就是快乐的白云、小鸟、鱼儿或者种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①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②交流、总结方法:读——评——读——评——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3、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
【教学难点】
1、经历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研究过程,体验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夹板、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
2、教师准备: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
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一、充分感受物体产生的弹力,认识弹力。
1、请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拉一拉橡筋,谈谈手的感受,了解物体被压缩、拉长、弯曲时能产生一种力,叫弹力。
2、讨论: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3、出示有关弹力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二、利用橡筋的.力让小车运动。
(如学生在上面已说出了把橡筋安装在小船或小车上,那就直接引导学生装配。)
我们认识了弹力,就让我们把弹力作为小车的动力让小车运动,你觉得上面能产生弹力的哪一种材料最容易实验呢?
1、学生分小组装配橡筋。
2、请几个小组演示他们的橡筋动力车。
三、研究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出问题:同是橡筋,为什么小车的运动快慢、远近、方向会不一样呢?跟橡筋的哪些因素有关?
2、猜测可能的因素:绕的圈数、长度、绕的方向等。
3、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提出注意点:
在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时,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每个实验应该多做几次。
如何记录。
4、几个因素的研究同时分组进行,并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不同发现或产生的问题:如绕的圈数可任意增加吗?橡筋越长越好吗?橡筋太多太长会有什么问题?橡筋带动了小车的什么才使小车运动的?等等。
6、学生分别说说实验心得,教师小结。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梗概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片断赏析过程中选取一个语言训练点(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
教具准备
搜集相关燕子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新课
1、回顾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外国名家的作品?
2、今天老师还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板书)给你们,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语文园地四中有讲到幽默的他。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学习梗概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学习梗概部分,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鬼屋历险
山洞历险
3、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挖出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4、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
胆大妄为、顽皮好奇、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独立
三、赏析精彩片断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它是属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
4、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五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你能否尽情地展开你的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5、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2、小说第二我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
五、作业布置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积累成语。
3、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板书设计
梗概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无所不能
鬼屋历险 向往自由
山洞历险